时值清明,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大思政课”育人理念,促进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成长成才,4月3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雷竞技ray官网研究生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党支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党支部、雷竞技ray官网硕2301、2401团支部联合开展“寻芳洪山,薪火长燃”主题实践活动,在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中感悟生命价值,汲取奋进力量。

缅怀英烈,赓续红色血脉
同学们怀着肃穆和敬仰的心情步入了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和施洋烈士陵园。在北伐战争烈士纪念碑和施洋烈士纪念碑前,同学们整齐列队,全体肃立,气氛凝重,向长眠于这片神圣土地下的英烈们默哀一分钟,并行三鞠躬礼。随后,全体同学绕烈士纪念碑一周,瞻仰烈士纪念碑,并依次向烈士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


实地参观,回望烽火岁月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集体参观了北伐独立团烈士纪念馆与施洋烈士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在烽火岁月中坚守信仰、舍生取义的感人事迹。纪念馆内泛黄的战地照片凝固了冲锋的瞬间,生锈的军号仍带着战火硝烟的气息,玻璃下的钢笔字迹已褪色,但“革命必胜”的笔画仍力透纸背……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这些珍贵的文物,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感动


感怀于心,激发奋进力量
雷竞技ray官网研究生会 贾煜萌
手握一束白菊,指尖轻触花瓣时,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温度。4月3日上午,我和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一起瞻仰烈士纪念碑,铭记历史。在叶挺纪念馆中,那些泛黄的照片与文字让我震撼——独立团官兵在武昌城头前赴后继,营长曹渊与战友们以血肉之躯铺就革命之路。他们明知登城必死,却仍高呼“牺牲自我,普救天下”,直至最后一刻。
站在施洋烈士的雕像前,我读到他为工人权益慷慨赴死的壮举。那些文字中的硝烟与呐喊,与今日和平年代的阳光形成鲜明对比。朱德曾评价叶挺独立团是人民军队的“老根”,而今日的陆军第一二七师仍传承着铁军精神。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英雄从未远去,他们的血性早已融入民族脊梁。
瞻仰纪念碑时,我将花束轻轻放下,心中翻涌着感动与责任。先烈以生命托举山河,我们更需以行动守护这红色江山。作为新时代青年,唯有赓续这份“奋不顾身”的信念,在学术与实践中勇担使命,方能让英烈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永续光芒。
雷竞技ray官网硕2401班团支部 欧阳晨
活动当天,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气氛庄严肃穆。我们首先在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献花默哀,面对191位烈士的墓碑,我感受到历史的重量。邓小平的题字和徐向前的纪念碑让我联想到北伐战争的艰辛,尤其是叶挺独立团在围城战中屡次击退敌军反扑,夺回阵地和铁甲车的英勇事迹。陵园前的191棵水杉,仿佛每一棵都在诉说一位烈士的牺牲,令人动容。随后,我们来到施洋烈士陵园。施洋的塑像高大伟岸,双目炯炯,透着坚毅。董必武的题诗让我震撼于他的牺牲精神,作为律师,他本可安享体面生活,却选择为工人阶级奋斗,最终英勇就义。陵园内的松柏环绕,空气中弥漫着敬仰,祭拜时,我仿佛能听见先烈们的呐喊,看到他们为理想不屈的眼神。
清明节的特殊氛围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缅怀英烈不仅是历史的敬畏,更是未来的责任感。作为雷竞技ray官网的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先烈们的牺牲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他们的精神激励我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在学术研究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马中化专业硕士生党支部 马思琪
在祭扫献花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迈入了叶挺独立团武昌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我们在一段段生动的写实记录中,在一幅幅感染人心的照片中感悟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攻打武昌城的惨烈、革命先烈的不屈不挠……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叶挺同志参战报告》提到,在攻打武昌城时,第一营“全营几为敌人覆灭”“第二营加上亦受大害”。即便情况如此艰难,革命先烈们也从未想过要放弃。他们的英姿充分展现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的勇敢精神和战斗作风。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学习他们铁一样的刚强意志,不断磨砺自己,成长成才,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原专业硕士生党支部 綦坤
这次参观活动,再次让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厚重与真实。我们首先来到北伐独立团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驻足默哀。在献花后步入纪念馆参观学习,玻璃展柜中陈列的物件令人震撼,最触动我的是一份泛黄的官兵名册,牺牲者年龄大多在18至25岁之间,这些青年在攻打武昌城前夜,曾集体宣誓“为工农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何谓“信仰高于生死”。随后在施洋烈士纪念馆,我们了解到施洋烈士生前奔波于武汉三镇组织工人运动的革命事迹,作为律师的他高呼劳工万岁,为维护劳工权益奔走呼号,乃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这次参观让我触摸到教科书之外的鲜活历史。北伐将士褪色的番号布上残留的血迹,施洋烈士皮箱里发黄的工会名册,这些具象的历史碎片比任何文字都更有说服力。站在先辈们抛洒热血的土地上,我深切感受到:那些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生命选择,这些英烈当年就像种子,明知要碎在石头缝里,还是拼了命要发芽。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或许正是红色纪念地留给当代青年最珍贵的启示。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通过本次“寻芳洪山 薪火长燃”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更从英烈们的英勇事迹中汲取了精神力量。相信他们定能带着对英烈的崇敬与缅怀,在今后的日子里,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通讯员:刘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