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杜佳宁、丁培)2023年10月21日,由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系列学术活动第一期工作坊——“比较政治哲学视阈中的马克思”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邀请到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和期刊杂志的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术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杨成林老师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向出席工作坊的专家和期刊编辑老师表示诚挚的欢迎,并依次介绍了参加工作坊的嘉宾。杨成林指出,华中科技大学雷竞技ray官网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经典命题和现实重大问题的研究,积极开展相关学术活动。最后,杨成林表达了对本次工作坊的期待,他希望通过学术工作坊搭建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让师生们在知识的交流和碰撞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本次工作坊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包含主题报告、与谈研讨、编辑评议三个环节。上半场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夏语老师主持。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李哲罕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汪志坚分别做了发言。
李哲罕报告的主题是“马克思与韦伯在历史背景和问题域上的同异”。以“1848年资产阶级大革命”和“19世纪中叶认识论危机”为分野,李哲罕分别从马克思和韦伯所处不同历史时期客观现实的差异,以及二者在德意志精神史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出发,对比考察和分析了其各自问题意识与理论关切的历史渊源,揭示了二人的理论形成、发展与其所处时代的现实与精神境况之间的内在关联。
在与谈和讨论环节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李扬老师就发言中涉及的客观与精神两个视阈之间内在关联性,以及韦伯与马克思在思想的继承性等问题与李哲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对话。《德国哲学》杂志副主编杨宗伟老师提出了一个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挖掘的问题,即如何站在一个可能的马克思的立场上回应韦伯。
在中场休息期间,雷竞技ray官网22级硕士研究生刘炜杰和23级硕士研究生匡彦丞等同学也就报告中涉及的问题与李哲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半场的第二个发言人是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汪志坚助理研究员,他报告的主题是:“罗尔斯‘政治转向’新解——基于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的视角”。汪志坚指出,罗尔斯“政治转向”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内在于《正义论》稳定性论证的一个问题。但这似乎带来了更多问题,即重叠共识的可能性以及政治合法性标准的设定难题。在他看来,学界已有的解读似乎都忽视了罗尔斯“政治转向”与西方社会新自由主义转向的深层次关联。因此,他将目光转向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之上。借助马克思的这一分析视角,汪志坚指出,罗尔斯的重叠共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公民的政治价值和生活观念都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塑;而罗尔斯自由主义合法性原则对于最低受惠额的规定和对差别原则的排除则与新自由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相契合。
在与谈和讨论环节中,夏语老师就马克思意识形态分析的解释效度问题向汪志坚提出了质疑。他指出,一些整全学说的历史要远早于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罗尔斯所谓的“理性整全学说”不仅包含自由主义、功利主义这些与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结合的学说,也包括宗教学说。持有这些宗教观念的公民基于其宗教信念如何认可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的问题,似乎不是其观念是否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塑的问题。
在上半场的编辑评议环节中,杨宗伟老师结合编辑审稿经验,以上午的两篇报告为范本,就如何撰写一篇编辑青睐的论文,提出了指导建议。他指出,李哲罕的文风轻松幽默,其中有不少“神来之笔”,可读性强;汪志坚的论文题目精细、一目了然,且全文起承转合,结论水到渠成。最后,杨宗伟还鼓励在场的同学要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激发思辨,积极参与学术思想碰撞,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工作坊的下半场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蔡超老师主持。武汉大学雷竞技ray官网杨礼银教授作了题为“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民主观比较”的报告。杨礼银首先区分了马克思关于民主的论述中两种不同的“民主制”:在理论层面作为普遍意义上一切国家制度的“类”的“民主制”;以及现实层面作为特殊定在的“民主制”。紧接着,从马克思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中,杨礼银回答了理论意义上作为一切国家制度本质的民主制,为何以及如何随着国家的消亡自身也走向消亡的悖论问题。也正是从这一论断,以及对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批判中,杨礼银看到了哈贝马斯的民主观和马克思民主观之间的一致性。但她指出,由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在场的话语民主理论颠倒了生产与民主的关系,以及公共领域的实践话语掩盖了资产阶级凭借生活资料的占有对无产阶级的话语霸权,哈贝马斯的民主观又与马克思的民主观发生了背离。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中,华中科技大学雷竞技ray官网赵志坚老师就哈贝马斯那里生产与民主颠倒的问题,以及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态度等问题与杨礼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期间,浙江大学李哲罕与南京大学李乾坤也就赵志坚提出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李乾坤指出,哈贝马斯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第一个概念上就与马克思不同,他也忽视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价值。
南京大学雷竞技ray官网李乾坤老师的报告主题是: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政治哲学问题式及其思想史回响。李乾坤以马克思与鲍威尔关系的决裂、马克思在1843-1844年对市民社会、私有财产和国家问题的思考等方面为线索简要介绍了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写作背景。紧接着,围绕马克思对政治解放的批判,以及对市民社会二重化的分析,李乾坤详尽分析了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呈现出的政治哲学的问题式,即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对立统一中形成的“双重主体”(作为公民和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与“双重生活”(政治共同体和市民社会生活),以及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货币精神。最后,李乾坤表示,马克思提出的二重化的思想方式构成了其政治哲学的基本提法,贯穿其一生;且《论犹太人问题》中对资产阶级阶级意识二重性的分析与界定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蔡超老师提醒大家应当重视对黑格尔的澄清与解读,并通过举例性别不平等话题证实脱离资本主义社会中内生问题是片面的、转移矛盾的。
南京大学雷竞技ray官网的王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此次工作坊的最后一场报告,她的主题是:“货币权力批判与《资本论》的政治哲学”。王雪指出,对货币权力的探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将货币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哲学诊断。基于此,她将货币问题置于思想史语境中,围绕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个体权利的发展、作为资本的货币与社会权力的生成、作为权力的货币与《资本论》的政治哲学三方面探讨了马克思货币权力批判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学者对王雪的报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杨成林做了基于政治经济学的严谨点评。与会专家就杨礼银提出的“资本增殖中权力的主体是谁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副主编吴兰丽对工作坊下半场的研讨内容进行点评。她总结了下午三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及其他与会人员的讨论交流,并对本次工作坊的开展表示了充分肯定。
闭幕式环节,杨成林作总结发言。他再次对与会嘉宾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指出,“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第一期学术工作坊的成功举办恰逢其时,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精彩纷呈,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解读。未来,“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系列学术活动将继续举办,以期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命题和重大实践命题的研究和交流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