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2期刊发我们青年教师马瑞博士学术论文《徐图自保:阎锡山与长城抗战》。文章探讨了抗战时期晋系军阀阎锡山对长城抗战的因对和反应。1933年的长城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到全面抗战前,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军事力量配合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抗日本侵略的战役,参战者有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等。长城抗战也是中日在华北的第一次正面对抗,标志着日军开始入侵华北。关于此役,除探析国民政府的应战举措外,华北地方势力的态度与表现也尤为关键。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势力占据山西、绥远两省,是当时华北地区除东北军外最大的实力派,其于华北局势的影响至为深远。目前学界对阎锡山及晋绥军与长城抗战相关诸问题尚缺乏完整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利用台北“国史馆”藏阎锡山史料档案,以阎锡山及晋绥军为切入点,探讨长城抗战前阎锡山的出兵考量与安排、战事中阎锡山与国民政府中央之互动、晋绥军抗战的过程与表现等,希望以此来透视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对抗日之态度,以及在日本入侵华北的形势下,晋系势力与中央之关系。
论文第一部分探讨了长城抗战爆发前阎锡山的出兵考量与安排。1933年初山海关事件后,阎锡山积极关注前线对日战事动态,与北平军分会张学良及国民政府中央多次沟通协商出兵事宜,最后在取得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答应出兵对日作战。
论文第二部分探讨长城抗战战事期间阎锡山与国民政府中央之沟通。热河沦陷后蒋介石被迫北上,阎锡山与蒋介石在保定会面,蒋阎在对日战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随着战事推移,国民政府中央有意让阎锡山出面代为主持华北军事,阎则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几次予以拒绝。
论文第三部分探讨了晋绥军在长城抗战中的具体作战过程。长城抗战中晋绥军的作战主要包括赵承绶部在察哈尔东部多伦的作战和傅作义部在战事末期进行的怀柔之战。晋绥军的作战过程表明,分兵把守、固守据点,以消极防守和阵地战为主体的作战方针,是完全不适合于对日作战的。
论文结语认为长城抗战中阎锡山虽积极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出兵抗日,但更多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究其缘由,随着日军侵略深入华北,坐镇晋绥的阎锡山已感受到危机。在其看来,捐弃前嫌与国民政府中央合作抗日已成为必然选择。
《抗日战争研究》(季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的以抗日战争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目前是CSSCI来源期刊(2021-2022), 中文核心(2020年版), 科技核心(2021社会科学)。